2024第12届中国压铸、挤压铸造、半固态加工年会大会报告收官 分论坛异彩纷呈!

发布时间: 2024-11-19
浏览 413

大会报告

11月18日上午,各位学者专家继续在大会报告现场分享学术成果,与会代表也接续在技术问题上打磨探讨,日程会议安排充实,稳步有序推进。

11月18日 08:00-12:00

本阶段分为上下两个半场,上半场的主持人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姜巨福教授和华南理工大学张卫文教授,下半场的主持人分别为西北工业大学王军教授和山东大学钱钊教授。

本阶段共有11个大会报告,具体报告内容如下:

宁波合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刘永跃正高工作题为《浅谈新能源汽车底盘与车身一体化关键结构件的模具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的报告。

报告针对目前新能源汽车底盘与车身用大型一体化关键结构件如铝合金低压铸造副车架模具、铝合金一体化前后仓压铸模、高强钢热成型一体化地板梁和门环模具技术现状,介绍上述模具当前的关键技术和问题点,并探讨新能源汽车底盘与车身用大型一体化模具今后的发展趋势。

刘永跃,工学博士,正高级工程师,合力科技副总经理兼技术总监,中国科学院大学兼职博导,中国模具工业协会和浙江省模具工业联合会技术专家,浙江省卓越工程师,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专注模具技术研发25年,致力于破解复杂铸造模具关键技术“卡脖子”。主持及参与省部级科技攻关项目5 项,制定国家、行业标准10项。排名第1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宁波市一等奖等奖项。

研究方向:轻量化金属材料,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模具及自动化装备

有研金属复合材料(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张志峰正高工作题为《高强韧铝合金控制凝固与流变铸造成形》的报告。

报告指出,高强韧的Al-Zn-Mg-Cu合金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轨道交通、汽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这类高合金化的高强铝合金在铸造大型铸锭和铸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组织粗大不均匀、疏松、热裂等问题,严重影响产品的最终性能,是行业亟待解决的共性技术难题。本研究采用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优化设计出大体积熔体电磁均匀化处理新方法,研制出兼顾高强韧和低热裂敏感性的超高强铸造铝合金,在此基础上将电磁均匀化处理新方法与传统铸造工艺相结合,开发出系列流变铸造新技术,成功制备出Φ880mm规格的高强铝合金铸锭和Φ460*120mm规格的超高强铝合金轮形铸件,凝固组织细小均匀,力学性能高,产品实现工程化应用。

张志峰,正高级工程师,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博士生导师,有研金属复合材料(北京)股份公司副总冶金师,国家有色金属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先进凝固铸造领域学术带头人。2001年大连理工大学材料加工专业博士毕业,长期致力于铝合金及其复合材料先进控制凝固与半固态精密成形技术研究,在凝固组织细化均匀化电磁调控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研究特色,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获国家授权专利50余项、省部级科技奖励6项。

研究方向:先进控制凝固与半固态精密成形

昆明理工大学周荣锋教授作题为《铜合金熔体阶段凝固控制及组织性能调控研究》的报告。

报告认为,半固态成形技术发展过程中,研究主要集中在显微组织的形态、尺寸及缺陷等方面,而元素偏析对显微组织、性能的影响研究较少。本报告以锡青铜为研究对象,探讨半固态浆料中元素分布对不同凝固条件下显微组织特征、物相种类及性能的影响规律,为通过控制初生相和液相间元素偏析程度调控铸件物相、性能提供新思路。

周荣锋,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云南省“兴滇英才”产业创新人才、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曾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分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半固态分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第十届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技术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力场、电流场、磁场等外场作用下的铝、钛、铜、铸钢、铸铁等合金凝固控制,以及金属固态相变研究。主持和参加了973预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院省校科技合作项目等3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8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申请专利60余项,其中授权专利50项;获省部级奖3项,其中云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

研究方向:金属凝固成形控制

北京交通大学邢书明教授作题为《挤压铸造技术与装备的新发展》的报告。

报告指出,挤压铸造作为一种零件成形技术近年来取得了巨大发展。工艺技术口径不断拓宽,出现了高速压射、阶梯保压、带砂芯挤压铸造、集成低压铸造优势的混合铸造HDHC等新技术;技术装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显著提高,国内在用的全自动挤压铸造机组已近300台套;材料方面在保持铝合金为主的同时,继续向镁合金、钢铁材料特别是复合材料方面扩展;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在汽车、自行车、高铁、军工、航天等领域都有大量成功应用。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是:超高压挤压铸造、挤压铸造专用材料以及多功能挤压铸造。

邢书明,教授,博士生导师,擅长半固态加工、挤压铸造(液态模锻)及压铸等金属零件先进成型技术研究与开发应用,在液态模锻、半固态加工、废杂铝回收再生、铝合金和钢铁材料零件先进成形方面,完成了国家863计划、国际科技合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大量企业委托项目,著有液态模锻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近300篇,拥有发明专利20余项,获得多项科技奖励。被聘为中国循环经济精密成型与再制造专业委员会首席技术专家、中国兵工学会挤压铸造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压铸、液态模锻、半固态加工学术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金属零件先进成形技术及应用

一汽研发总院佟国栋研究员作题为《一体化压铸车体结构件发展趋势与问题思考》的报告。

报告主要围绕1.汽车轻量化材料发展趋势;2.汽车车身结构件一体化发展趋势;3.一体化压铸问题与思考等方面进行分析。

佟国栋,中国一汽研发总院全国重点实验室金属材料技术高级主任,博士研究生学历,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吉林省高级专家。主要从事汽车轻量化,铝、镁等有色合金材料、工艺的研究开发、应用等工作,主持完成国家科技攻关、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7项,省部级及一汽集团科研项目32项;参与完成国家科技攻关项目、863项目、省科技项目11项。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中国机械工业制造工艺终身成就奖。

研究方向:有色合金、特种铸造、金属基复合材料、汽车轻量化

南昌大学郭洪民教授作题为《铝合金流变铸造卷入性缺陷研究进展》的报告。

报告指出,流变铸造与其它铸造技术的本质区别在于流变铸造使用的原材料为具有触变特性的半固态浆料。浇注金属液和搅拌金属液是现有半固态浆料制备方法中输送金属液、细化晶粒和控制晶粒形貌的关键手段。报告分析总结了典型流变铸造技术中半固态浆料制备阶段涉及的主要卷入现象。采用数值模拟、水模拟、半固态浆料制备实验、SEM、X-Ray断层扫描、拉伸断口分析等方法和手段研究了机械搅拌法、斜坡法和RSF方法半固态浆料制备过程中合金熔体表面氧化膜的卷入行为。研究表明,半固态浆料中的卷入性缺陷主要表现为气孔、缩孔和双层膜,并且气孔和缩孔与双层膜密切相关;浇注和搅拌导致的表面湍流是产生卷入性缺陷的根本原因。

介绍了一种半固态浆料制备新方法。所述方法取消了浇注操作;数值模拟、水模拟和半固态浆料制备实验表明,所述方法在保证半固态浆料具备细小近球形初生固相微观组织的前提下,能够有效解决半固态浆料制备阶段产生的表面湍流及其导致的卷入性缺陷;探讨了非表面湍流条件下半固态浆料微观组织的形成机理。

介绍了一种钝化卷入性缺陷新思路。所述思路能够有效钝化卷入性缺陷,降低其危害;采用SEM、FIB、TEM、HRTEM和原位拉伸探究了卷入性缺陷的钝化机理。

郭洪民,博士,南昌大学赣江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现兼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半固态加工论坛副主任委员、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期刊编委、江西省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常务理事、江西省铸造协会理事。主要从事低碳高强韧铸造铝合金、先进铸造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等方面研究。主持国家、省部级和企业科技项目30余项;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5件;荣获江西省自然科学奖1项、江西省技术发明奖1项、江西省教学成果奖1项。

研究方向:高完整性铸件的基础理论及制造技术

北京交通大学于文波教授作题为《不同壁厚对压铸件组织的影响机制及其应对措施》的报告。

报告指出,配备大型复杂金属模具的一体化压铸技术,是实现复杂轻量化轻合金构件绿色高效近净成形的首选,是实现节能减排的有效战略措施。针对压铸模具壁厚差异大,设计了阶梯状压铸模具,结合模流分析,分析了壁厚和流速对ESCs和偏析带的影响。采用三维重构原位观察,分析了压铸件不同位置孔洞在热处理过程中的变化,形成了热处理条件确立的依据准则。

于文波,北京交通大学教授,主持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装发快速扶持重点项目和2项173重点基金项目,1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主要从事交通工具热成形(一体化压铸)和交通运载工具表面强化改性(喷涂)应用基础研究。以此为基础,系统建立了工艺-组织-性能关系,提出了工艺优化和热处理准则,实现了压铸件性能提升,并在汽车等民用领域推广应用。同时,设计了可自我“高熵”设计的新型陶瓷颗粒,研发了目前性能最优的可重复使用高温吸波涂层,解决了传统陶瓷与金属界面润湿性差的问题,研发了耐烧蚀耐腐蚀的可靠性涂层。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2/10),北京市轨道交通学会个人杰出青年奖和詹天佑科技专项奖,授权发明专利12项,发表SCI论文80余篇,专著1部,合作专著1部。

研究方向:一体化压铸

大连理工大学陈宗宁教授作题为《一体化压铸用Al-Ti-B添加剂开发思路》的报告。

报告认为,已量产的一体化压铸车身底盘结构件采用Al-Si系自时效硬化合金,其基于高压压铸的亚快速凝固条件形成过饱和固溶组织,从而实现免热处理的目的。目前,该类合金存在自然时效和烤漆硬化的时间响应机制不明、远距离充型能力和致密度不足、局域性能调控手段相对匮乏等难题。大连理工大学自主开发的Al-Ti-B系列中间合金,通过能场干预和晶种结晶学控制来实现TiB2主相的形貌、尺寸和分布的主动控制。在合金熔体中进行少量添加,TiB2具有影响合金的流动性、自然时效行为、烤漆硬化响应特征和富Fe相形貌等一系列作用,为一体化压铸技术迭代注入新增长点。

陈宗宁,工学博士,教授,博导,教育部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主要从事免热处理铝合金开发等研究工作。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项横纵向项目。兼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超声材料科学与技术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复合材料学会金属基复合材料分会委员、中国金属学会电磁冶金与强磁场材料科学分会委员、《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首届青年编委等。

研究方向:铝合金凝固组织调控技术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董曦曦教授作题为《高性能重力/低压铸造和高压压铸系列铝合金及其智能软件系统研制进展》的报告。

报告分析,高性能轻质合金是实现汽车、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重点领域关键结构件和整体装备轻量化和高性能化的核心关键。本报告将从科学和技术层面介绍高强高韧重力/低压铸造铝合金、高耐热重力/低压铸造铝合金、高刚度重力/低压铸造铝合金、高强高韧热处理压铸铝合金、一体化压铸用高强高韧免热处理压铸铝合金等系列高性能轻质铝合金的最新研制进展,介绍基于同等条件有效实验大数据机器学习的一体化压铸用高性能免热处理压铸铝合金智能设计和力学性能智能预测软件系统的最新开发进展,并介绍其在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重点领域的最新应用,最后对高性能轻质合金设计制造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董曦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导,国家级青年人才,江苏特聘教授。担任“先进成形技术与装备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单位负责人、南航航空宇航制造工程系实验室主任,单忠德院士绿色智能制造创新团队成员。2015年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2016-2023年在英国布鲁内尔先进凝固科学技术中心(BCAST)和英国国家液态金属工程中心(LiME)工作。主持或参与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江苏省部级项目、英国国家级重大创新项目/重大产业化推广项目、欧盟重点企业委托攻关项目等;在Acta Materialia等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10余项,其中4项国际发明专利已在英国和欧盟地区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企业实现转化应用。担任《Journal of Magnesium and Alloys》、《China Foundry》、《特铸》、《精密成形工程》等期刊青年编委。研究成果获2023年国际镁协优秀奖(排2)、2022年国际镁科学技术奖 (排2)、2017年英国国家奖(排2)、2015年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等。

研究方向:高性能轻质合金新材料设计制造、铸锻成形与增材制造、绿色智能成形技术与装备

东莞理工学院李润霞教授/郝建飞博士后作题为《纳米颗粒增强Al-Si系合金热处理强化行为》的报告。

报告指出,采用纳米级TiC+TiB2颗粒制备Al-Si-Cu-Mg合金的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采用了电子探针(EPMA),差热扫描仪(DSC)、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以及小角中子散射(SANS)研究了纳米颗粒对合金时效析出行为的影响。纳米颗粒的引入显著细化合金的晶粒尺寸,提高合金基体中溶质元素含量。经T6处理后,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与未添加任何细化剂的合金相比,纳米颗粒增强Al-Si-Cu-Mg合金析出相数量更多且尺寸更加细小,峰时效阶段θ´相尺寸达到16.8nm,且需要更短的时间达到时效峰值,峰时效阶段纳米颗粒增强合金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延伸率分别为366MPa,270MPa和4.2%。小角中子散射结果发现,时效4h时析出相体积分数快速增加,16h后体积分数不再发生明显变化。纳米颗粒的引入作为异质形核基底,细化了晶粒,晶格畸变提高了基体中的位错密度,促进了溶质元素固溶,加速了时效析出进程,进而提高了合金的力学性能。

(郝建飞)

李润霞,教授,博导、东莞理工学院学科方向领军人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理事、广东省物理学会理事、广东省材料研究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专家、全国铸造优秀青年人才、沈阳市优秀科技工作者、东莞市“三八红旗手”。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2项、省重点项目2项、其他科研项目8项,主持了科技成果转化项目4项、企业横向科研合作项目5项,为企业创造了近亿元的经济价值。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被SCI检索80余篇,EI检索20余篇,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5项。

研究方向:铝合金成型及强韧化行为研究

武汉理工大学吴孟武教授作题为《基于高压铸造的铁-铝/铝-铝双金属固液复合成形工艺及界面控性研究》的报告。

报告认为,双金属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电力电子等领域。高压铸造是汽车、通信及消费电子等行业轻合金构件的一种主流成形工艺,具有生产效率高、经济性好等优点。将高压铸造应用于固液双金属的复合成形,可以实现高综合性能薄壁复杂双金属构件的一体化近净成形,具有显著的技术与经济优势。本报告介绍了课题组基于高压铸造的铁-铝/铝-铝双金属固液复合成形工艺及界面控性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工艺参数对双金属复合界面结合质量、界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相关工作为双金属复合成形工艺参数的优化及综合性能提升提供了参考借鉴。

吴孟武,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特聘专家、《铸造》杂志青年编委会副主任、《现代铸铁》编委、《China Foundry》及《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与《铸造技术》青年编委、“先进汽车零部件技术”教育部创新团队及“新能源汽车科学与关键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骨干成员,获评2024年度全国铸造行业“最美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长期从事铝、镁合金压铸成型技术及模拟仿真研究工作,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项目、国防科技创新特区、湖北省重点研发计划、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研究课题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4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5项,建立了面向材料—结构—工艺—性能一体化的汽车关键零部件技术研发体系,研究成果在相关行业重点企业得到了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研究方向:铝、镁合金压铸成型技术及模拟仿真

参会代表提问

大会报告现场

创新产品展示的第二天,展示现场仍然人头攒动,参会代表们也都抓住茶歇时间在展位前驻足停留,向展商咨询感兴趣的问题,现场交流热度不减。

分会场报告

11月18日下午14:00-18:20,新能源汽车结构件一体化论坛、挤压铸造工艺与应用论坛、合金与复合材料的半固态成形论坛、结构件的反重力铸造论坛、压铸合金材料与工艺设计论坛以及3个研究生论坛八大分论坛同时开启,各专家学者及研究生在不同论坛中分享技术,各大分会场的与会者参与热情高涨,学习交流参会感想。

新能源汽车结构件一体化论坛

新能源汽车结构件一体化论坛会场

本专题论坛上半场主持人为西安交通大学刘思达教授和南昌航空大学龙文元教授,下半场主持人为广东鸿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林韵总监。

刘思达 西安交通大学 教授

龙文元 南昌航空大学 教授

林韵 广东鸿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总监

新能源汽车结构件一体化论坛报告情况如下:

周吉学 研究员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

《高性能铝合金材料研发》

侯东锋 主任工程师 极氪汽车

《一体化后车身压铸节拍优化与实践》

邱丰 教授 吉林大学

《微量纳米强化模具钢服役寿命技术及产业化》

史向峰 总经理

北京思博瑞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国内外碳相关政策及铸造企业应对建议》

李宇飞 正高工

中国机械总院集团沈阳铸造研究所有限公司

《高强稀土镁合金材料开发及应用》

王思宁 产品管理部经理

布勒(中国)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经济下行背景下压铸企业的出海探寻和降本增效》

张志英 教授 武汉理工大学

《改性溶胶-凝胶防护涂层制备及耐蚀性研究》

郑朝博/任志华 产品经理

乔锋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乔锋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行业解决方案》

杨程 副教授 天水师范学院

《HT-Csf/Mg复合材料导热性能及局部选域取向散热器制备研究》

张孝足 讲师 苏州大学

《Al-Si合金含Fe化合物形貌演变与晶体生长研究》

李俊 助理工程师

魏桥(苏州)轻量化研究院有限公司

《Fe含量对压铸AlSiMgMn合金组织性能影响》

挤压铸造工艺与应用论坛

挤压铸造工艺与应用论坛会场

本专题论坛上半场主持人为哈尔滨理工大学胡茂良教授武汉理工大学范晓明教授,下半场主持人为太原理工大学牛晓峰教授和南京理工大学聂金凤教授。

胡茂良 哈尔滨理工大学 教授

范晓明 武汉理工大学 教授

牛晓峰 太原理工大学 教授

聂金凤 南京理工大学 教授

挤压铸造工艺与应用论坛报告情况如下:

(胡楷雄)

陈云/胡楷雄 教授 武汉理工大学

《气体辅助超声处理近液相挤压铸造工艺研究》

李铁英 高级工程师

山东宏和轻量化科技有限公司

《铝合金局部挤压铸造件起皮和激冷层的产生及防止》

高民强 副教授 大连交通大学

《挤压铸造铝合金成分优化、柔性加载及热处理》

夏望红 副总经理

哈尔滨吉星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挤压铸造和一体化压铸工艺对比与思考》

林波 教授 贵州大学

《冷冻铸造和挤压铸造制备仿贝壳层状TiCN/Al-Cu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

杨卫 高级工程师

广州和德轻量化成型技术有限公司

《复杂内腔铝合金液态模锻试验研究》

陈利文 副教授 中北大学

《高性能轻合金材料及结构件挤压铸造研究》

魏啟金 高级工程师

东风汽车零件集团通用铸锻分公司

《高性能铝合金压挤双控铸造(HFC)工艺应用案例分享》

李建宇 助理教授 湖南大学

《新型高强韧铝锂合金的挤压铸造成形及性能调控研究》

韩梓宸 助理工程师

山东宏和轻量化科技有限公司

《挤压铸造汽车发动机铝合金悬置支架质量控制要素》

陈超 助理工程师

山东宏和轻量化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阀岛的挤压铸造模具设计及应用》

合金与复合材料的半固态成形论坛

合金与复合材料的半固态成形论坛会场

本专题论坛上半场主持人为山东大学武玉英教授和兰州理工大学丁万武教授,下半场主持人为武汉工程大学林冲副教授和南方科技大学卢宏兴副教授 。

武玉英 山东大学 教授

丁万武 兰州理工大学 教授

林冲 武汉工程大学 副教授

卢宏兴 南方科技大学 副教授

合金与复合材料的半固态成形论坛报告情况如下:

吕书林 副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

《超声对半固态铸挤AZ91镁合金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龚杰 董事长

厦门格耐尔科技有限公司

《铝合金半固态流变压铸凝固前缺陷行为的分析与研究》

(綦育仕)

陈刚/綦育仕 教授 哈尔滨工业大学

《轻量化铝钢双金属构件触变-塑变复合锻造成形技术》

李谷南 副总经理

珠海市润星泰电器有限公司

《半固态压铸集成技术在新能源(光储充车)液冷部件的研究与应用》

张帆 教授级高工

有研工程技术研究院

《铝合金高固相流变压铸技术优势及应用场景》

王才华 技术经理

伊之密股份有限公司

《伊之密铝合金半固态技术在新能源产品的应用》

王永金 副教授 北京科技大学

《半固态高速钢晶内针状铁素体形成机理及强韧化效应》

陈明 副总经理

福建省金瑞高科有限公司

《半固态技术在智能制造散热壳和液冷换热壳上的实践》

祁明凡 副教授

北京科技大学

《铝/镁合金半固态成形技术研究与应用》

周连君 高级工程师

宁波保税区海天智胜金属成型设备有限公司

《镁合金半固态注射成型工艺技术及应用》

李永坤 讲师 昆明理工大学

《锡青铜合金流变成形组织及性能研究》

马震 讲师 聊城大学

《半固态铝合金流动过程的同步辐射原位成像与颗粒行为研究》

结构件的反重力铸造论坛

结构件的反重力铸造论坛会场

本专题论坛上半场主持人为西北稀有金属材料研究院宁夏有限公司李军义正高工,下半场主持人为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樊振中高工。

李军义 西北稀有金属材料研究院宁夏有限公司

正高工

樊振中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高工

结构件的反重力铸造论坛报告情况如下:

夏凯 院长

湖北航特装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铝合金副车架低压铸造补缩机理探讨》

廖万能 副研究员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高端装备用高性能金属构件短流程制备加工关键技术开发》

唐和雍 高工

重庆建设雅马哈有限公司

《低压铸造无机砂的应用技术》

陈大辉 研究员

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宁波分院

《铝合金铸造材料及其技术在复杂铝铸件上的应用、发展与趋势》

孙晶莹 总经理

江苏凯斯福轻合金有限公司

《低压铸造技术在汽车零部件中的应用》

康正阳 副教授 南京工业大学

《面向大型复杂结构薄壁件的低压铸造成型工艺技术优化研究》

张伦勇 副教授 哈尔滨工业大学

《反重力铸造充型控制研究进展》

易光萃 总经理

积诚优机械设备(苏州)有限公司

《高速锯在浇冒口锯切中的应用》

金晓杰 高级工程师

魏桥(苏州)轻量化研究院有限公司

《Ni含量及纤焊处理对Al-Mn-Ni合金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程颖 助理研究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转子设计的旋转喷吹铝液净化工艺优化》

毕江 讲师 燕山大学

《铝车轮低压铸造工艺优化与质量调控策略研究》

压铸合金材料与工艺设计论坛

压铸合金材料与工艺设计论坛会场

本专题论坛上半场主持人为山东大学高通教授和苏州大学王东涛副研究员,下半场主持人为太原理工大学游志勇教授。

高通 山东大学 教授

王东涛 苏州大学 副研究员

游志勇 太原理工大学 教授

压铸合金材料与工艺设计论坛报告情况如下:

高通 教授 山东大学

《耐热高模量铝合金的微观组织设计与性能研究》

赵君文 副教授 西南交通大学

《ZL205A铝合金强韧化研究》

万杰 副教授 西北工业大学

《激光增材制造铝合金热稳定性能研究》

崔晓丽 副教授 广东海洋大学

《导电铝合金微观组织调控及其增强增导机制》

韩星 高工

山东宏桥轻量化科技有限公司

《汽车用铝及轻量化破局方案》

王东涛 副研究员 苏州大学

《Al-Si系铸造铝合金亚微米强化相调控研究》

张晓亮 讲师 中北大学

《Ni-Mn-Ga形状记忆合金变形马氏体的逆相变晶体学研究》

陈梓杨 产品经理

青岛福赛科铸造材料有限公司

《铝液处理的必要性及精炼剂的应用》

杨化冰 助理研究员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

《晶粒尺寸和位错密度对Al-Cu-Mg合金热稳定性的影响》

陈来 工程师

魏桥(苏州)轻量化研究院有限公司

《微合金化对铸造AlSiCuMg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

赵凯 讲师 山东理工大学

《含Zr高强铝合金的细晶技术与性能调控新方法》

研究生论坛一

本论坛上半场主持人为中北大学陈利文副教授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程颖助理研究员,下半场主持人为东北大学王彤教授和南京工业大学康正阳副教授。

陈利文 中北大学 副教授

程颖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助理研究员

王彤 东北大学 教授

康正阳 南京工业大学 副教授

研究生论坛一报告情况如下:

郑健 硕士研究生

燕山大学

《铝合金车轮低压铸造模具风冷换热机理研究及应用》

王瑞博士研究生

苏州大学

《微合金化调控高强铸造Al-Si-Cu-Mg合金钝化膜研究》

黄敏杰博士研究生

哈尔滨工业大学

《Al0.8Co0.5Cr1.5CuFeNi高熵合金粉末冶金制备-触变成形强化一体化调控研究》

陈宇豪博士研究生

华中科技大学

《基于启发式优化算法的铸件整体尺寸精度研究》

孙缘博士研究生

山东大学

《亚共晶Al-Si-Cu-Ni-Mg多元合金组织调控及性能研究》

刘东博士研究生

中北大学

《Ni-Cr-Fe基高温合金激光粉末床熔融过程中孔隙演化与孔隙率降低》

刘敬彬硕士研究生

山东大学

《Zr对Al-Cu-Mn-Fe合金微观组织及室温/高温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

尹昊硕士研究生

华中科技大学

《精密铸造用增材制造氧化铝陶瓷型芯烧结过程数值模拟》

张浩硕士研究生

昆明理工大学

《半固态CuSn20P1合金包晶相组织调控与性能研究》

张旭远硕士研究生

兰州理工大学

《热浸镀铝硅镧、钪、镱对固液铸轧6061/Q345铝钢复合板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

张梦军硕士研究生

太原理工大学

《过共晶铝硅合金初晶硅变质机理的研究》

霍定东硕士研究生

昆明理工大学

《CuSn10Pb2Ni3合金流变挤压成形组织及性能研究》

研究生论坛二

本论坛上半场主持人为北京科技大学王永金副教授和昆明理工大学李永坤副教授,下半场主持人为广东海洋大学崔晓丽副教授和王东涛苏州大学副教授。

王永金 北京科技大学 副教授

李永坤 昆明理工大学 副教授

崔晓丽 广东海洋大学 副教授

王东涛 苏州大学 副研究员

研究生论坛二报告情况如下:

冯诗晴博士研究生

湖南大学

《滚压铝合金混沌行为及表面质量预测》

冯志鑫博士研究生

苏州大学

《Sn含量对高强韧Al-Mg-Si-Cu合金力学性能与晶间腐蚀行为的影响研究》

白文辉博士研究生

华南理工大学

《压铸轻质铝基熵合金组织和性能的研究》

董健博士研究生

哈尔滨工业大学

《Er、Zr、V、Ti微合金化和多场耦合熔体深度净化对Al-12Si- 4.5Cu-2Ni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李子昕博士研究生

上海交通大学

《压铸Mg-Sm-Al合金中的三明治结构导热模型》

孙金岭博士研究生

北京科技大学

《医用可降解锌合金液态成形技术进展》

段宏硕士研究生

山东大学

《Al-Si系合金中Si-Mn联合致细化“中毒”效应的研究》

苏宏福硕士研究生

山东大学

《镁熔体中典型富Fe相的演变行为与再生铝的回收利用研究》

白浩宇硕士研究生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铝合金涡旋盘流变挤压铸造组织性能研究》

朋雨硕士研究生

昆明理工大学

《微合金化Ti+Zr随精炼流程对Al-Cu合金质量的影响》

晁诗睿硕士研究生

湖南大学苏州研究院

《大型一体化压铸件性能预测及其微观组织研究》

刘彬博士研究生

中北大学

《大型薄壁铝合金构件低压铸造工艺CAD研究》

研究生论坛三

本论坛上半场主持人为北京科技大学祁明凡副教授和齐鲁工业大学杨化冰助理研究员,下半场主持人为中科院金属所江鸿翔研究员。

祁明凡 北京科技大学 副教授

杨化冰 齐鲁工业大学 助理研究员

江鸿翔 中科院金属所 研究员

研究生论坛三报告情况如下:

崔竞波博士研究生

哈尔滨工业大学

《Al-Si-Cu-Ni系铝合金挤压铸造成分设计及组织性能分析》

韩杰博士研究生

燕山大学

《铝车轮低压铸造非均组织形成机制与性能调控》

孔令波博士研究生

哈尔滨工业大学

《热轧态高强韧7B50铝合金连续升温过程中的再结晶行为研究》

张鸣鹤博士研究生

苏州大学

《Al-Si-Cu-Mg铸造铝合金强韧性能研究》

潘玥博士研究生

太原科技大学

《大型薄壁油箱铸件充型过程模拟研究》

景舰辉博士研究生

中北大学

《ZM5镁合金隔板挤压铸造偏析机理研究》

鞠涛硕士研究生

兰州理工大学

《Mn/Fe及Zr元素对免热处理亚共晶铝硅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任晓明硕士研究生

山东大学

《TCB晶种合金对高铁含量6061铝合金富Fe相的调控及强韧化研究》

李俊豪硕士研究生

昆明理工大学

《Zr改性Al-Si-Cu-Mg合金中温组织及性能研究》

郭光辉硕士研究生

华中科技大学

《Ti颗粒对铸挤一体化AZ91-Ca-Y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李尧硕士研究生

昆明理工大学

《半固态6061铝合金塑性变形机理及性能研究》

程田田硕士研究生

天水师范学院

《HT-Csf/Mg复合材料导热-力学综合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