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用再生砂氮、硫、磷含量测定方法》等五项政府标准在武汉通过审查

发布时间: 2025-04-03
浏览 36

1.jpg

2025年3月18日至19日,全国铸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造型材料分技术委员会(SAC/TC54/SC6)在华中科技大学组织召开了国家标准《铸造用再生砂氮、硫、磷含量测定方法》及四项行业标准《铸造用湿型砂 鲕化率测量方法》《铸造用自硬砂 砂型(芯)表面安定性检测方法》《铸造3D打印用硅砂》《铸造3D打印用固化剂》的审查会议。

来自中国机械总院集团沈阳铸造所有限公司、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工程大学、上海理工大学、苏州兴业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辽市大林型砂有限公司、佛山市国恒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金耐源(河南)工业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华腾环保材料有限公司、科莱恩化工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北京三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铸力铸材科技有限公司、广西兰科资源再生利用有限公司、重庆长江造型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邯郸悦欣新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机科国创轻量化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三门峡强芯铸造材料有限公司、河南伟业新材料有限公司、洛阳易普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广西玉柴铸造有限公司、安徽应流集团霍山铸造有限公司等单位的40余位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

2.jpg

《铸造用再生砂氮、硫、磷含量测定方法》是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24年4月25日下达的第二批推荐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国标委发〔2024〕18号),项目号为20240819-T-469,由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起草。

在国家“双碳”战略导向及铸造行业绿色转型的进程中,铸造旧砂再生回用已成为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然而,再生砂中氮、硫、磷等杂质元素含量直接影响型砂性能以及铸件质量,其精准检测与有效控制成为行业共性技术问题。本标准的制定,明确了氮、硫、磷元素的检测流程与技术参数,规范样品预处理及分析仪器的操作规范,建立了规范统一的检测方法。本标准的实施,将有效补充与完善铸造生产过程中元素检测的技术规范体系,通过检测控制关键杂质元素的含量,为铸造企业优化工艺参数、提升铸件合格率、降低生产能耗提供技术支撑,对推动铸造行业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铸造3D打印用硅砂》和《铸造3D打印用固化剂》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23年10月23日下达的2023年第三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工信厅科函〔2023〕291号)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项目号分别为2023-1135T-JB和2023-1134T-JB,由中国机械总院集团沈阳铸造所有限公司和苏州兴业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联合起草。

3D砂型打印技术适用形状复杂、质量要求高的关键铸件的制造。通过该技术能够快速开发样件,缩短样件试制周期,加速复杂铸件的生产进程,从而有效提升制造业竞争力并推动智能制造的快速发展。《铸造3D打印用硅砂》和《铸造3D打印用固化剂》两项标准的制定,建立了统一的技术指标要求和检测方法规范,填补了3D原材料在国内外无标准可依的空白,本标准的实施,对促进3D打印技术推广应用,提升铸造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铸造用湿型砂 鲕化率测量方法》和《铸造用自硬砂 砂型(芯)表面安定性检测方法》是工业和信息化部2025年1月22日下达的第六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工信厅科函〔2024〕503号),项目号分别为2024-2130T-JB和2024-2131T-JB,由华中科技大学负责起草。

《铸造用湿型砂 鲕化率测量方法》行业标准的制定,统一规范了鲕化率的检测方法。将鲕化率纳入型砂核心检测指标,与粒度、含泥量、有效膨润土含量等常规参数形成互补,构建了完整的型砂性能评价体系。本标准的实施,将有助于精准测量鲕化率参数,实现型砂工艺参数的动态优化,进而改进型砂性能,提升砂型质量,降低铸件产生缺陷的几率;同时,通过优化再生砂处理工艺参数,有助于提高旧砂回用率,有效降低铸造行业环境负荷,为绿色铸造技术体系的构建提供重要支撑。

《铸造用自硬砂 砂型(芯)表面安定性检测方法》行业标准的制定,为铸造行业表面安定性检测提供了精准、可靠、快速的测量方法,为铸造企业评估砂型(芯)存放周期提供科学依据,填补了我国铸造行业砂型表面安定性量化评价的技术空白。通过对表面安定性关键性能参数的检测,有助于实现对砂型表面强度的调控,从而减少铸件砂眼、夹砂及机械粘砂缺陷的形成。本标准的实施,有助于提升铸件质量,有效保障铸造生产过程的稳定性。

五项标准均为首次制定。

审查会听取了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对标准的制定背景、目的、意义、标准制定的总体思路、标准编制原则以及最终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依据、标准制定过程的简要介绍。审查会对标准的编制说明、征求意见汇总处理表以及标准与现行法律法规的符合性进行了认真审查,审查会重点对标准送审稿进行逐字逐句的认真审查和最终确认。

会议要求负责起草单位按审查会提出的意见进行认真修改,完善编制说明,补充必要的验证数据和验证说明,尽快形成标准报批稿及报批附件,报送全国铸造标委会秘书处复核。报送材料务必要齐全、翔实、准确。

经与会专家表决,五项标准均获得一致通过。

3.jpg

会议结束后,与会代表参观了华中科技大学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作为国内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顶尖科研平台,在基础研究与产业化应用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果。在技术团队的介绍下,详细了解了实验室的组织架构与研究方向,在“成形机理与高效仿真”“高端模具智能设计与制造”“高性能成形技术与装备”等领域的研究成果。通过对实验设备观摩、技术团队的讲解与互动交流,与会代表对实验室的科研实力与行业贡献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4.jpg

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为本次会议的顺利举办提供了全方位支持。在此,谨向实验室参加会议的有关人员致以诚挚感谢!

联系方式

全国铸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

电话:024-25852311-395

邮箱:zhujiahui@foundrynations.com

扫码关注我们

5.jpg